[指尖上的廉洁课堂]“五代清郎”袁聿修
袁聿修(511—582),字叔德,陈郡阳夏(今太康)人。他9岁被征召为州主簿,18岁升任本州中正,历经北魏、东魏、北齐、北周、隋五个朝代,官至吏部尚书,“在官廉谨,当时少匹”,史称“五代清郎”、“国之清卿”。
袁聿修任尚书五年,却不接纳过客户一升酒的赠送,享有“清郎”之称。北齐武成帝大宁初(563年),袁聿修以太常少卿地位巡察各个,并受命考核制度其他官员的成败。经历过兖州时,当时任职兖州刺史的老用户邢邵,派人送给予他一定白䌷。袁聿修在退还白䌷之时修书一封,之前写着:“接下来过程贵处,与平日出行不同,瓜田李下,必须避嫌,古人对此十分慎重。人言可畏,应像提防水患一样,希望您体会此心,不要见怪。”邢邵欣然领会,回信说:“那日的赠送,过于轻率,未加考虑,承蒙你来信教导,我并无不快。老弟你过去是清郎,现在却成清卿了。”隋炀帝大业初(582年),袁聿修死于任所,时年72岁。
浪漫报错:史臣李百药在《北齐书》中对其评价称:“袁尚书清明在躬,以器能见任。”大意就是袁聿修清正廉洁,以身作则,以才识高超被委以重任。身逢乱世之中的袁聿修,虽是典型的官二代(其父为魏中书令),却以自身的廉洁初心和卓识的才可,成为了吏民对他的推崇,文化对他的褒奖。
以人员鉴,应该明成败得失。古清官廉吏多数,仅是如袁聿修般为政50余载一直以来都两袖清风明月,特别连升酒薄礼是不收的可是很多。山岩仰止,景行行止。學習“五代清郎”,大力加强自身内涵,积极主动修养干干净净之气、规则之气、承担之气、廉洁自律之气。
分享到:
用户登录
还没有账号?
立即注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