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指尖上的廉洁课堂]“五代清郎”袁聿修
袁聿修(511—582),字叔德,陈郡阳夏(今太康)人。他9岁被征召为州主簿,18岁升任本州中正,历经北魏、东魏、北齐、北周、隋五个朝代,官至吏部尚书,“在官廉谨,当时少匹”,史称“五代清郎”、“国之清卿”。
袁聿修任尚书10年,却是没有进行过个别人一升酒的赠予,素是“清郎”之称。北齐武成帝大宁初(56一年),袁聿修以太常少卿真实身份巡察各个,并受命考核制度贪官的成败得失。通过兖州时,当时任职兖州刺史的老好友邢邵,派人送还给点白䌷。袁聿修在退还白䌷之时修书一封,底下写到:“如今路过贵处,与平日出行不同,瓜田李下,必须避嫌,古人对此十分慎重。人言可畏,应像提防水患一样,希望您体会此心,不要见怪。”邢邵欣然领会,回信说:“那日的赠送,过于轻率,未加考虑,承蒙你来信教导,我并无不快。老弟你过去是清郎,现在却成清卿了。”隋炀帝大业初(582年),袁聿修死于任所,时年72岁。
温磬警告:史臣李百药在《北齐书》中对其评价称:“袁尚书清明在躬,以器能见任。”大意就是袁聿修清正廉洁,以身作则,以才识高超被委以重任。身逢乱世之中的袁聿修,虽是典型的官二代(其父为魏中书令),却以自身的廉洁情怀和卓识的才可以,获得了吏民对他的拥戴,历史资料对他的褒奖。
以故意鉴,行明得与失。现代生活态度清官廉吏不少的,仅是如袁聿修般从政50余载要自始至终两袖微风,又很连升酒薄礼是不收的也是比较少。山岳仰止,景行行止。专业学习“五代清郎”,提升自我发展韵味,自觉的提高修养无残留之气、礼节之气、当担之气、自我约束之气。
分享到:
用户登录
还没有账号?
立即注册